评论宏发证券
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。“强基层”,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改善,更是服务体系、运行机制、功能内涵的系统性升级。只有立足群众需求、突破机制障碍、创新服务模式,才能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真正成为健康中国的基石,为破解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提供科学方案。
近年来,江苏省淮安市将“强基层”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着力点,通过优化布局、资源下沉、模式转型三维发力,探索出一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路径。
以系统思维优化布局,构建高效服务网络
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优化,需立足人口流动规律与健康需求变化,实现“存量盘活、增量调控、质量跃升”的有机统一。
盘活存量坚持效率为先。根据城镇化进程与人口流动趋势,淮安市推行“一县一策”的机构布局改革,对服务人口萎缩、能力薄弱的非建制镇卫生院实施功能性转型,通过撤并转设为分院、医养结合机构等形式,将乡镇卫生院从137家整合至104家。这种“瘦身健体”的改革思路,让服务网络更贴合人口分布实际,切实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。2024年,淮安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运行稳中有升,年总诊疗人次达880.94万人次,同比增长6%。
控制增量坚守需求导向。淮安市坚持以人口总量、结构变化为依据,严格管控新增公立医疗机构,引导现有机构向“内涵式发展”转型。这一举措有效规避了医疗资源“同质化扩张”陷阱,为优质资源下沉预留了空间。
提升质量聚力重点突破。淮安市将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纳入政府实事项目,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经费,建成15个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以及17个省级功能中心、79个市级功能中心,形成“中心引领、全域覆盖”的服务格局。与此同时,淮安市积极推动服务能力较强的乡镇卫生院转设省级社区医院,已建成53个社区医院。这种以点带面的布局策略,既弥补了薄弱地区优质资源不足的短板,又通过功能中心建设推动了基层服务的同质化。
以协同机制推动下沉宏发证券,打破优质资源壁垒
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强基层的有效路径,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需要构建“上下联动、权责清晰、可持续运转”的协同体系,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从愿景变为现实。
医联体建设是资源下沉的制度纽带。淮安市在城区组建4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,辐射2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,成为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;县域以县医院为龙头组建10个医共体,实现乡镇卫生院全覆盖。涟水县通过“医脉联通工程”打通胸痛、卒中救治通道的实践,证明了医联体在危急重症救治中的关键作用。这种“全域覆盖、分类施策”的模式,破解了优质资源“沉不下去、留不住”的难题。
人员下沉是资源下沉的核心抓手。淮安市实施“千名医师下基层”工程,结合落实二级、三级医院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服务1年的要求,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不少于3个工作日有专家派驻、乡镇卫生院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生常驻6个月以上。为提升下沉质效,淮安市精心遴选心内科、消化内科、呼吸内科等科室的医生定期到基层坐诊。这种“刚性约束+需求导向”的派驻机制,既保证下沉力量的稳定性,又精准对接患者需求,有效避免资源下沉“走形式”。
能力提升是资源下沉的必然要求。通过带教手术、特色专科共建等形式,淮安市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特色专科。同时,淮安市依托医联体、学会和协会,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培训,推动适宜技术在基层落地生根。这种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并重的策略,不仅提升基层现有诊疗水平,还培育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,实现优质资源从“物理下沉”到“化学融合”的质变。
以模式创新驱动转型,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
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,乡镇卫生院的转型不是被动调整,而是要主动重构服务内涵,在医疗、养老、康复等领域的融合中寻找新动能。淮安市在洪泽区岔河镇中心卫生院探路“医康养残”融合模式,颇具启示意义。
打破行业壁垒,拓宽发展新路径。淮安市通过自办直管养老服务、行政托管敬老院、发包托管残疾人托养中心,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、助残服务的有机整合,不仅带来“三减三增”(减少人头经费、财政负担、家庭压力,增加服务范围、业务收入、职工收入)的实效,还重构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。这一做法打破医疗、养老、助残的行业壁垒,让闲置医疗资源转化为健康服务产能。
强化政策支撑,探索发展新模式。洪泽区投入1200余万元专项债资金升级设施,极大改善岔河镇中心卫生院的诊疗环境。与此同时,当地政府支持突破医保报销限制,确保卫生院能及时响应托养生病人员的医疗需求,为融合服务提供制度保障与资金支持。这种“政策+资金”的双轮驱动,解决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中的资金与机制障碍,使“医康养残”从理念变为可复制的实践。
坚持试点先行,构建发展新格局。为放大改革效应,淮安市遴选9家情况类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岔河经验,探索“医康养残”融合发展新模式。目前,试点机构正在借鉴岔河模式,制定科学可行的融合发展方案。这种“典型引路、梯次推进”的策略,避免了“一刀切”,为不同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型提供了弹性空间。
直面健康热点
分享真知灼见
文:江苏省淮安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、主任 董蔚
编辑:李诗尧
校对:杨真宇
审核:秦明睿 徐秉楠
宏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